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公证费收费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0:26:50  浏览:91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证费收费暂行规定

司法部 等


公证费收费暂行规定

1981年2月13日,司法部/财政部

第一条 公证处是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处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公社和公民的各种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办理公证时,应按本规定收取公证费。
第二条 公证处为申请人办理公证事项,应按照本规定的收费标准向申请人收公证费,公证处发给正式收据。
公证员不得私自收费。
第三条 办理本规定所附《公证费收费标准表》以外的公证事项,各地公证处可比照类似的项目酌收公证费。
第四条 公证处办理公证事项时,遇有下列情况可减、免收费:
(一)办理抚恤金(或劳工赔偿金)、劳动保险金的证明;
(二)办理养老金、子女助学金的证明;
(三)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城市街道办事处或人民公社证明申请人确实经济困难无力负担者;
(四)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减、免者。
第五条 本规定所列收费标准系按人民币计算,如申请人交纳外币,可按当时中国银行牌价折合人民币收取。

附:公证费收费标准表
公证费收费标准表
━━┳━━━━━━━━━━━━━━┳━━━━━━┳━━━━━━━━━━━━━
项目│ 公 证 事 项 │ 收费标准 │ 说 明
│ │ (件) │
──┼──────────────┼──────┼──────────────
1 │ 证明出生、生存、死亡、 | 五元 │ ①中外合资企业、国外投
│收养、身份、经历、学历、 │ │ 资企业有关协议文书收费按
│遗嘱、委托书、亲属关系、 │ │ 企业投资的规模等具体情况
│婚姻状况 │ │ 酌定。
──┼──────────────┼──────┤ ②继承、遗赠、赠与域外
2 │ 证明印鉴属实;证明副本、│ 五元 │ 财产按调入外汇时的金额总
│节本、译本与原本相符 │ │ 数的比例收费。疑难复杂的
──┼──────────────┼──────┤ 证明,可酌情增收,最高不
3 │ 证明中外合资企业、国外投│ 五十元至 │ 超过百分之五。
│资企业有关协议文书 │ 一百元 │ ③遗赠、赠与我国政府、
──┼──────────────┼──────┤ 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人
4 │ 证明商标注册 │ 五十元 │ 民公社的财产按件收费,每
──┼──────────────┼──────┤ 件收五元,由受赠单位承但。
5 │ 证明抚恤金(劳工赔偿 │ 二元 │ ④公证机关转请翻译单位
│金)、劳动保险金、养老金、 │ │ 翻译者,由申请人直接向翻
│子女助学金 │ │ 译单位交纳翻译费。
──┼──────────────┼──────┤ ⑤保管遗嘱或其他文件按
6 │ 证明经济合同(契约); │ 千分之三,│ 年计收。保管时间不足一年
│证明股票、房屋转让、买卖 │ 最低五元 │ 的按一年计收。
──┼──────────────┼──────┤
7 │ 证明财产继承、遗赠、赠与│ │
│申请人收入 │ │
│ 金额总数:(1)不满一万元 | 百分之二,│
│ (2)一万元以上 │ 最低五元 │
│ │ 百分之三 │
──┼──────────────┼──────┤
8 │ 译文本(正本) │ 二元 │
──┼──────────────┼──────┤
9 │ 公证书(或译文本)副本 │ 二元 │
──┼──────────────┼──────┤
10 │ 翻译 │ 三元 │
──┼──────────────┼──────┤
11 │ 保管遗嘱或其他文件 │ 二元 │
──┼──────────────┼──────┤
12 │ 已受理立卷中途撤销的 │ 二元 │
──┼──────────────┼──────┤
13 │ 代写与公证事项有关的文书│ 一元至三元│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的变通规定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实施《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的变通规定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1997年11月25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1998年9月28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甘肃省计划生育条例》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变通规定。
第二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1、居住在自治县境内的农、牧民夫妻;
2、夫妻双方或一方为少数民族的;
3、夫妻双方在自治县连续工作和居住五年以上的汉族国家干部、职工或其他非农业人口。
第三条 夫妻双方都是少数民族或一方是少数民族,且均为牧业户口,并直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可有计划地安排生育第三个子女,不允许生育第四个子女。
收养的子女按生育孩次对待,不得超过允许生育的孩次,并依法办理收养手续。
第四条 凡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牧、农民和要求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少数民族牧民,经夫妻双方申请,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自治县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批准发给生育证后,方可生育。
第五条 凡符合以上规定,准于生育第二、第三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为三年以上。
第六条 牧区直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少数民族牧民生育第一、第二个子女后,一方应采取有效节育措施;生育第三个子女后,一方应采取绝育措施。
第七条 本变通规定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县人民政府计划生育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变通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9月28日

宁波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宁波市人民政府令 第205号



《宁波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已经2013年7月1日市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卢子跃

2013年7月5日


宁波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的利用,促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大运河遗产的保护。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大运河遗产,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浙东运河上的水利工程遗存,各类伴生历史遗存、历史街区、历史村镇以及各类相关的环境景观等。

近代以来在浙东运河上兴建的具有文化代表性和突出价值的水利工程设施,也属于本办法所称的大运河遗产。

第四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段保护、属地管理。

第五条 市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工作。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

规划、水利、交通运输、住房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相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经费应当纳入市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大运河遗产的义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

第八条 市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本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

对大运河遗产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依法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

对大运河遗产中属于国家所有的和管理权属不明确的可移动文物,应当由文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定相关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第九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实行专家咨询制度。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组建由文物、水利、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环保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

制定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审批有关建设工程,决定其他重大事项,应当听取专家组意见。

第十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由市文物行政部门会同规划、水利、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制订和修改,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大运河遗产的构成、保护标准和保护重点,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分类制定保护措施。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 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并依法履行报批程序。

进行前款规定的工程建设,应当实行建设项目遗产影响评价制度;但对属于水利、水运工程建设的,可以在设计文件中编制文物保护篇章,不单独进行遗产影响评价。

第十二条 在下列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除水利设施、水运设施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及景观等工程建设外的其他建设:

(一)浙东运河进入余姚界至曹墅桥段;

(二)余姚市丈亭镇慈江至江北区刹子港小西坝段;

(三)宁波三江口(新江桥、甬江大桥、江厦桥之间的水域及海上茶路启航地遗址和庆安会馆遗产区)。

第十三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大运河遗产标识系统,并向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大运河遗产信息。

第十四条 大运河遗产保护应当有利于文化传承,有利于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决定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重大事项,应当听取公众意见。

第十五条 将大运河遗产所在地辟为参观游览区,应当坚持科学规划、原状保护的原则,确保公众和大运河遗产的安全。

在参观游览区内设置服务项目,应当符合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

大运河遗产参观游览区保护、展示、利用功能突出,示范意义显著的,可以辟为大运河遗产博物馆。

第十六条 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非法移动、拆除、污损、破坏遗产保护标志、标识及界桩;

(二)在文物建筑物、构筑物上涂污、刻画、攀爬、张贴;

(三)在大运河河道上违法设置网箱、拦河渔具;

(四)倾倒、堆放垃圾和超标排放废污水;

(五)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害遗产安全的物品;

(六)擅自从事爆破、钻探、挖掘、取土、打井、打桩等危害遗产安全的行为;

(七)建造坟墓;

(八)其他危害大运河遗产安全的行为。

第十七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定期监测巡视,发布监测巡视报告。

市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在监测巡视时,发现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涉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并将查处信息及时反馈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市和大运河遗产所在地的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对于在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表彰。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造成大运河遗产被破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违反有关文物保护、水行政管理、航道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管理、规划管理、民政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行为的,由文物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有关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