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西藏自治区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0:16:36  浏览:87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西藏自治区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9号


  西藏自治区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已经2002年9月l 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列确
二○○二年十月九日


西藏自治区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安定,根据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前述企业以外的股份制企业(以下统称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城镇非股份制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缴纳失业保险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条 自治区和地(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失业保险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指导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失业保险工作;
  (三)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和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是经办失业保险业务的机构,具体承办失业保险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失业人员的登记、调查、统计;
  (二)按照规定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三)按照规定核定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
  (四)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五)拨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用;
  (六)负责失业保险金的预算、决算、统计、汇总和上报;
  (七)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由其履行的其他职责。
  自治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区失业保险具体业务的指导、检查工作,并负责承办自治区直属(中直)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失业保险的具体业务工作。
  各地(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本地(市)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失业保险的具体业务工作。
  驻内地办事处受自治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承办所属和代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失业保险的具体业务工作。
  第五条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失业保险费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开户银行代扣代缴。
  第七条 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财政补贴;
  (四)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牧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职工工资总额的核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执行。
  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缴纳的失业保险费资金来源,按照财政拨款比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 失业保险基金在全区范围内按照规定比例,由自治区和地(市)分别征缴、分别使用、分别核算。
  第十条 自治区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
  自治区及各地(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以当年应当征收的失业保险费总额为基数,按照5%的比例,于次年的第一季度向自治区失业保险机构缴纳失业保险调剂金。
  自治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将收缴的失业保险调剂金统一存入失业保险基金专户。
  失业保险调剂金的主要用途是自治区及各地(市)在全额征收的失业保险费不敷使用时,由自治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调剂使用。
  当失业保险调剂金仍不敷使用时,由本统筹辖区同级财政补贴。
  第十一条 缴费单位应当于每月末的15日内携带单位上月工资发放花名册及有关手续,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下月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本月内缴纳失业保险费。
  缴费单位不按照规定申报应缴失业保险费数额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110%来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照核定数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后,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结算。
  第十二条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按以下规定全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一)失业保险费实行按月征缴;
  (二)缴费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缴费个人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三)开户银行按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出的委托收款凭证在5个工作日内,从缴费单位帐户上将应缴纳失业保险费如数划转到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专户。如缴费发生变化,开户银行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委托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反映情况。
  失业保险费不得减免,不得拒缴。
  第十三条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失业保险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
  (五)自治区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四条 失业保险基金应当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失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
  存入财政专户的失业保险基金,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纳入当年预算。
  存入银行和按照国家规定购买国债的失业保险基金,分别按照城乡居民同期存款利率和国债利息计息。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并入同期失业保险基金专户,财政部门应当按期将利息凭据转交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失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支出。
  第十五条 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的预算、决算,由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核、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决算,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 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
  (三)已办理失业人员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同时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介绍工作的;
  (七)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告知其按照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并将失业人员名单和档案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各案。
  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应当及时到当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第二十条 失业人员在申领失业保险金时应当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表》,并出具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身份证明;
  (二)所在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三)失业登记及求职证明;
  (四)就业服务机构要求出具的其他证明。
  第二十一条 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接到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申请之日起lO个工作日内,对失业人员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及有关事项告知本人。经审核符合条件者,从其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发失业保险金。
  第二十二条 失业保险金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失业人员凭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发的《失业保险金申领登记表》按月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同时应当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如实说明求职和接受职业培训情况。
  第二十三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失业人员在重新就业后1年内再次失业的,可以继续申领其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第二十四条 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5%~165%发放,并在此基础上,工作每满1年每月加发2元。
  失业人员失业期间家庭人均生活水平未能达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应当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补助。
  第二十五条 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期满后,仍未实现再就业的,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凭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证明,经当地民政部门审核后,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二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牧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且本单位已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生活补、助,工作每满1年,发给1个月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生活补助费。
  第二十七条 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直接划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并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以持失业人员的死亡证明、失业人员家属的身份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丧葬费补助金和抚恤金参照在职职工的规定,标准按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当积极求职,主动接受职业培训,并按照规定享受就业服务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 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分别按照当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12%、6%以内调控使用。
  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主要用于:
  (一)免费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职业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
  (二)为具有本地城镇户口的其他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职业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挟持等差额补贴服务。
  自治区及各地(市)按照实际需要,根据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决算报表编制本年度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预算,自治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自治区及各地(市)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数额、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规模、效果等实际情况平衡预算,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程序批准后由自治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分别向自治区及各地(市)劳动就业、财政部门下达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指标。
  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实际发生的补贴费用凭据直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使用情况及时报同级财政部门。
  第三十一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跨省流动或者迁移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移,其应当享受的失业保险费用也随失业保险关系划转。失业保险费用包括失业保险金、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其中,医疗补助金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按照失业人员应当享受的失业保险金费用总额的50%划转。失业人员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跨统筹地区流动的,失业保险关系随之转迁,失业保险费用不再划转。
  第三十二条 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依法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三条 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以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失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失业保险基金。
  第三十六条 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或者不设帐册,致使失业保险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外,依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征缴;迟延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五的规定加收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上20000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八条 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第三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致使失业保险费流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流失的失业保险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个人挪用失业保险基金的,追回被挪用的失业保险基金;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入失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199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西藏自治区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市区居民楼院公共卫生管理规定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


青岛市市区居民楼院公共卫生管理规定
市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市区居民楼院公共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根据《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和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城区内的居民楼院。
第三条 居民楼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由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
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居民楼院公共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居民楼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第四条 凡实行集中供热、供气或有统一规划建设煤池(屋)的居民楼院,其内部走廊、楼梯及其他公共区域不得占用和存放物品。
第五条 无集中供热、供气的居民楼院,其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每户居民存放煤炭不得超过100公斤,存放木柴不得超过10公斤,其他物品不得存放。居民在楼院公共区域存放煤炭木柴不得影响安全、通行和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六条 居住在主次干道两侧的居民,不得在道路两侧和阳台、窗外悬挂、摆放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
第七条 居民楼院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
第八条 居民楼院内使用音响设备,白天音量不得超过80分贝,夜间音量不得超过65公贝。
第九条 居民应自觉维护楼院内的环境卫生,并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倾倒垃圾、污物,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核、烟头、纸屑等杂物,不得乱贴、乱画。
第十条 居民必须按规定落实防治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的措施。
第十一条 对维护居民楼院公共卫生有突出贡献的居民,由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由街道办事处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5元至100元的罚款。
第十三条 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6月7日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长政发〔2009〕2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现将《长沙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四日



长沙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举报奖励办法(试行)



  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鼓励全市人民参与食品安全的共同监督,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把长沙建设成为食品安全城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举报奖励的监督、审定、奖金管理等工作。
  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市畜牧水产局、市公安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举报的受理和查处工作。
  第二条 下列举报不适用本办法:
  (一)与食品安全工作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举报;
  (二)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偶、直系亲属或者其授意他人的举报;
  (三)假冒伪劣产品的被假冒方或其代表、委托人的举报;
  (四)属申诉案件的举报。
  第三条 市、区、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受理举报并形成书面记录。
  第四条 举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并查证属实的,属于奖励范围: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加工、销售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四)加工、销售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五)生产、经营变质、失效、过期、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以及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
  (六)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认证标志或名优产品标志的;
  (七)无证照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的;
  (八)其他涉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
  第五条 鼓励举报人以实名、书面形式向有关职能部门举报。
  第六条 对于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举报,给予1万元奖励。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举报,给予3万元奖励。
  食品安全行政违法案件的举报奖励由案件调查处理部门按罚没收入的3%确定,最高不超过1万元。
  第七条 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财政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账。举报奖励资金从查处案件上缴的罚没收入和相关财政公共项目资金中列支。
  第八条 对于移交司法机关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自案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个月内,由案件调查处理职能部门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并提出奖励意见,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奖励。
  对于行政违法案件自行政处罚决定书发出之日起3个月内,由案件调查处理部门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予以认定,并进行奖励,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 举报人须在接到领奖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到案件查处部门或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申领奖金。如举报人因故不能现场领取奖金的,委托他人代领的,应提供委托证明、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逾期不申领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条 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一案进行奖励;对同一案件的举报奖励不得重复发放。
  第十一条 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各监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保密制度。在未经举报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姓名、举报内容及相关信息,违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三条 各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举报材料,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事项未核实查办的;
  (三)有故意泄密行为的;
  (四)向被举报人透露相关信息,帮助其逃避查处的。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